
11月18日下午,郑州高新区莲花街小学一年级家长全挤进礼堂了。门口签到表一排排,家长们抱着小板凳,生怕迟到占不到好位置。就为了听一场课:怎么让孩子坐得住、写得完、爱学习。
张冬梅老师一上台,直接扔出数据:孩子6岁到12岁这几年,大脑发育最快,习惯基本在这时候定型。错过这几年,以后想改,得花十倍力气。家长们听完,互相看看,眼里全是“我家孩子正卡在这儿”。
她先讲秩序感。孩子书包永远找不到笔,作业本跟垃圾一样揉一起。张老师说,回家第一件事,让孩子自己把书包收拾干净,放固定位置。每天只做这一件,坚持21天,孩子就知道东西该放哪儿。家长点头,有人当场掏手机记下来。
专注力怎么练?张老师拿自家孩子举例子。以前儿子写作业,十分钟跑八趟厕所。现在每天固定写作业前,先陪他玩10分钟拼图,再写作业。玩的时候不催,写的时候不盯。结果孩子一口气能写40分钟。台下有妈妈小声说,她也试试。
时间管理更直接。张老师让家长回家买个小沙漏,25分钟写作业,5分钟休息。这叫番茄工作法,改成孩子版。很多孩子试了一个月,作业速度快了一半,还不拖拉。莲花街小学一年级好几个班已经在用,老师反馈,课堂举手的人明显多了。
预习复习怎么弄?张老师教了个傻招: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,问孩子今天学了啥,用自己的话讲一遍。讲对了奖励一颗星星贴纸,集齐十颗换个小玩具。一个月下来,孩子记东西快多了,考试前也不用家长熬夜陪复习。
最打动人的是“三伴”。张老师说,孩子小时候最缺的不是补习班,是爸妈。张老师讲到自己儿子六年级那年,她下班再累,也坚持每天陪打半小时篮球。儿子现在初三了,还总说那是他最开心的时候。台下好几个爸爸眼圈都红了。
家校沟通那段,张老师直接点名:别一出事就找老师吵架。先问问自己,家里作业到底辅导了没。她让家长换位思考,老师一天管四十多个孩子,回家还要备课,哪有精力跟每个家长斗气。会沟通的家长,孩子在学校从来不吃亏。
沙龙环节最热闹。家长轮流举手说难题。有个妈妈说孩子一写作业就哭,张老师让数学老师当场示范怎么把应用题变成画图,孩子一下就懂了。还有个爸爸问孩子老磨蹭,语文老师教他用计时器比赛写字,回家试了三天,速度快了30%。
活动结束已经快六点了。家长们还不舍得走,拉着张老师一个个问。学校门口,天都黑了,还有家长在路灯下互相加微信,说建个群,天天交流经验。
莲花街小学这几年一直在推家校共育。光这一年,就办了六场家长课堂,每次都爆满。学校统计,一年级上学期期末,孩子良好习惯达标率从62%涨到91%。老师们说,现在上课,孩子坐姿端正、举手积极,课堂效率高得不行。
你家孩子学习习惯咋样?是已经很棒,还是正头疼?反正莲花街小学这帮家长,已经卷起来了。
众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