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转自:乐山日报
很多时候,我们把寻找美景的目光,投向了异地他乡,而美景,往往就在附近……
金秋时节我和摄友代志清,骑上自行车,向五通桥区西坝镇骑去,来了一场简约的旅行。
乡道上,难得见到喧嚣的轿车,更看不到气势汹汹的卡车,摩托车也难见踪影。骑上自行车,一路慢慢品味、品声、品香、品色。看看水塘里欢快拍打翅膀的鸭子,远处悠然哞叫的耕牛,明净天空中飘荡的白云,甚至还有如黑点滑翔的小鸟。偶尔,抓一把难得的嫩嫩小草,享受般长长地深呼吸,贪婪地嗅取花草的翠绿和香气。
一路上,如果发现可以入镜的美景,我们就随手将车丢在路边,揪着树叶,滑下湿润的陡坡,然后乐颠颠地跑到小溪边,端好相机,留下柳树的细腰,拍下小鱼留下的气泡,抓住小虾惊慌的尾巴……一切,都沾上了秋的生机。尔后,在公路上随意扭动着自行车,去招呼,去碰撞树脚下的小花、小草。它们满不在乎地弯下腰又抬起头,调皮地迎候秋天般的玩笑。
一个小时过后,自行车在庙儿山的山道上脱链了,代老师早有准备,从布包里掏出行头,鼓捣了半天,结果不料车子的关键部件——猫儿丝坏了,我们只得想办法去镇上找人修理。代老师于是将铁钩勾住我的自行车,另一头勾在他的自行车上,长长的绳子将两部自行车滑稽地连在一起,成为乡道上一种别样的风景。骑在前头的,难以想象是年过六旬的摄影爱好者,矫健,欢快,将自行车蹬得风生水起。我们就在相互换位中,在冬瓜、稻草……的陪伴下,悠悠地向庙陀赶去。
那儿鲜香的豆花在等待我们吗?瓜果香飘浮在空中,如小船驶向彼岸的欢歌吧!撩拔得我们满口生津。
终于,我们赶到了庙陀,见到了一位104 岁的太婆,她正在屋檐下捧着簸箕,小心翼翼地拨弄着黄豆,从中拈出泥土和烂豆子……我们简直不相信她能拈得干净。太婆笑眯眯地,笑而不答。儿媳妇很是佩服,说太婆连针线都可以穿呢,拈黄豆不在话下。代老师为她拍照留念,说是这个旅程最大的收获——收获了奋斗不止的精神。
西坝的“杆杆豆花”很有名气,一根竹竿的两头挑着豆花,豆花用袋子装着,或肩挑竹杆,或将竹杆架在车上,走街串巷去出售。
我们在西坝街边,吃了豆花饭。蘸水各一碟,豆花各一碗,再来两盘炒菜,吃得满口生香、意味深长,这美美的滋味不摆了。
经此一游,我突然顿悟:很多时候,我们把寻找美景的目光,投向了异地他乡,而美景,往往就在附近,在乡野,在不起眼的豆花,在近在咫尺的104 岁太婆祥和的剪影里……
众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